在繁忙的日常中,以一池热呼呼的热水澡和一杯冰凉饮品作结,可以说是最疗癒的事。拥有深厚澡堂文化的日本,面对现代家庭浴缸的普及,曾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众澡堂钱汤逐渐式微,在时代变迁下,老钱汤若想持续存於城市风景中,似乎得做些改变。位於狛江市,拥有超过一甲子历史的「狛江汤」就秉持着「别让东京钱汤灯火熄灭」的信念,思考现代人们需要什麽样的钱汤,在更新计画中请到由日本建筑师长坂常带领的Schemata Architects为老钱汤带来崭新面貌,这也是继东京下町墨田区的「黄金汤」後,长坂常在东京改造的第二座钱汤。
长坂常操刀翻新拥有近70年悠久历史的东京「狛江汤」。(Photo Credit:Ju Yeon Lee)
(Photo Credit:Ju Yeon Lee)
江户时期的日本,因火灾频繁的考量,是禁止一般平民家中设置浴池的,当时的公共澡堂因经营因素大部分皆为混浴,到明治时期才有了现代钱汤的雏型;而钱汤文化发展至二战後,因都市人口增加和改善公共卫生的需求,大量兴建的钱汤迎来全盛期,但随之而来的现代化使家庭卫浴普及,人们去钱汤的频率大幅降低,半世纪间,钱汤中的富士山染上了夕阳色。成立於1955年,身为东京都狛江市最古老钱汤的「狛江汤」,拥有近70年的悠久历史,现在的继承者西川先生有感於钱汤文化的没落,思考如何让狛江汤再度走进人们日常的同时,长坂常所改造的「黄金汤」带给了他延续老钱汤生命的希望,西川先生便委托Schemata Architects翻新狛江汤。
狛江汤入口。(Photo Credit:Ju Yeon Lee)
(Photo Credit:Ju Yeon Lee)
(Photo Credit:Ju Yeon Lee)
狛江汤与黄金汤同样是大楼型的钱汤,长坂常便以相同的设计概念翻新狛江汤,建筑上保留了部分的混凝土墙面,彰显结构感的同时也展现岁月的痕迹,木材元素的引入则替空间添增柔和感;除了浴室设施,更增设了桑拿和提供啤酒和咖啡等饮品小吃的「番台」(传统钱汤柜台),让人们能有更多元的享受。
长坂常保留传统元素、融入现代设计,翻新後的狛江汤一楼以啤酒吧欢迎着人们。(Photo Credit:Ju Yeon Lee)
翻新後的澡堂空间。(Photo Credit:Ju Yeon Lee)
狛江汤增设了桑拿设施。(Photo Credit:Ju Yeon Lee)
基於狛江汤位处拥有大片绿地的狛江市郊区,长坂常从盛产陶器的多治见市订制47x47mm、97x97mm和47x97mm三种尺寸的绿色马赛克磁砖,透过绿色磁砖在空间的融入,创造与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连结,清新的色调也产生一股亲和力,使人们能自在地感受钱汤魅力。